台南飯桌文化|不只有人情味還能「攪鹹」?開桌的點菜秘訣。

日本有「旬」之味的概念,日語的「旬」(しゅん)指的是「季節中最好吃的食材」,旬之味便是品嚐當季美味的意思。而台灣則有「飯桌」之味的習慣。有別於全台可見的台式自助餐,源自台南的飯桌仔,料理人會選當地、當季最好的食材來烹調,尤其講究各類鮮魚的上市時間,體現尊重自然生息的一種飲食文化。

福泰飯桌120811

台南最早吃飯桌,始自台灣辦桌文化。在清領時期,台灣人表達感謝、關於慶祝的方式,就是辦理一桌豐盛大方的菜宴客,從婚喪喜慶、新居入厝、廟會慶典等,可說是用辦桌來表現熱鬧氣氛。

由於從前外食並不盛行,餐廳的選擇,則是稀少而價高,因此會由主人在家請客,亦或聘請總鋪師烹煮一桌佳餚。不過,辦桌雖然蓬勃發展,卻不是天天有的常態事業。那些總鋪師只好不單是針對辦桌時間才做料理,也擴及到一般日子。

最初,他們是直接在街上叫賣,以一碟一菜的方式供餐,被老一輩人稱為「飯擔仔」,指的是挑著扁擔、四處販售熟飯的人。後來,開始流行定點販售,同時增加了固定的桌椅,講究切工細緻、新鮮食材、菜色多變,如同小型辦桌,每道菜考驗著廚師的烹調手法及飲食經驗,逐漸形成了一種同時有魚、有肉、有菜、有湯、有飯的外食選擇,稱之為「飯桌仔」。

福泰飯桌120801

飯,指的是白飯或者肉燥飯;桌,指的是飯桌風景;吃飯桌仔則稱之為一起吃飯的人。另外,吃飯桌仔是一件很私人的事,能一起坐下來吃飯桌仔的人,代表都是自己人,可能是家人、可能是同樣的工作者,一起吃飯桌仔就是一種認同感與歸屬感。

▋講求「一碟一味」的飯桌風景!

飯桌仔這個發源於台灣台南,因不同職業的吃食需求,有著凌晨、中午和夜晚的三種時段,給予一種熱騰騰的外食選擇,也在台灣的美食中成了在地文化的代表。

台灣的飯桌仔,也像傳統市場的熟食攤,或者是台式自助餐,按照食材提供不同烹調方式,如川燙、油炸、拌炒、滷煮等,一站式提供多樣化的菜餚。不過,台式自助餐的盛盤主要是一個大餐盤,不論是主食、主菜還是配菜,通通裝在同個盤子。

飯桌仔則是一個小碟子盛裝一道菜品的精緻,不但講究當季食材、菜色豐富又可口,還在盛盤上展現細節,幾乎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盤子,像是海鮮料理用圓盤,可以按照海鮮尺寸擺盤;最適合長盤的是各種魚料理;兼顧營養的炒菜,則是以圓碗堆成一座小山,發展出一碟一菜的飯桌風景。因此,對台灣人而言,吃飯桌仔最好約上三五好友,最少也得兩個人,可以共享多樣菜餚,一起聊天談心。

福泰飯桌120806

▋怎麼開桌?第一次吃飯桌仔的點菜秘訣!

吃飯桌仔的最大特色,是從主食、主菜、配菜到湯類,先好好地選、再好好地吃。除了感受當季美味,也能讓身體獲得當季食材的營養!因此想好好吃一頓「飯桌」是有點菜秘訣的!

Point1:主食要選好,「攪鹹」不能少

飯桌仔基本有兩種主食,一是配菜的白飯,一是有肉的肉燥飯。而以吃飯配菜來說,必是菜多、有湯且鮮美。為了好好吃飯好好配菜,當地人通常只會選白飯,可平衡配菜的油脂和鹹度,吃起來才能順口好吃。

在台南,陳年的滷汁被稱為「老滷」,通常是以老滷汁搭配新肉、醬油、冰糖續滷,外型隨時間由深黑轉為黑金,滋味是越滷越香,滷汁濃醇黏嘴,是台南店家引以為豪的美味靈魂,也是時間孕育出的珍貴食物,因此發展出所謂的「攪鹹」潛規則。當你到飯桌仔點白飯的時候,有些店家會習慣性地問:「要不要攪鹹?」所謂的攪鹹,就是在熱騰騰的白飯上淋上肉燥的老滷汁,是沒有肉的,但有時候會意外地收到一兩塊肉燥,上桌之後,可以直接攪拌吃。我們也能主動地跟店家問:「可以幫我攪鹹嗎?」

雖然只是簡單的攪鹹動作,但那一勺淋下去,代表的是店家的人情味,是來吃飯的交流,無料。

福泰飯桌120809
Point2:選一種當日限定的魚湯或者魚料理

台南飯桌仔是愛吃魚者的天堂,根據時令海魚提供各種料理手法,夏季盛產的海雞母會加古早味的西瓜綿;秋季的鮸魚會先炸後煮,使油脂豐厚的魚類兼具炸物的風味,吸收醬煮的鮮美;冬季的吳郭魚會與鳳梨一起燉煮入味。吃飯桌仔,就是要吃魚已是台南人的點餐習慣。

Point3:來一盤店家招牌炸物

以「炸物」為輔的飯桌仔,可以看出一家店是否用心。像是用豬網紗油包入新鮮蝦肉下鍋油炸熟成的台南蝦捲;將紅糟、米酒、醬油和糖塗抹在豬五花肉先醃後炸的紅糟肉,還有台南限定的炸虱目魚柳,炸物的用心程度都比台式自助餐更高。

Point4:不要錯過限定菜色

充滿著季節感,有今日限定、賣完為止的白板/黑板菜色的店家,堅持當日新鮮又獨特做法的原則,如果有好奇的菜色,千萬不要錯過。

詹記 家常飯桌鮮魚湯121304

旅行台南想要體驗人情風味,除了造訪一家又一家的街頭小吃店,找一家飯桌仔,點上一桌當季料理,才是最道地的做法。

同場加映

⚠ 以上圖片、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,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。


台味觀察室

一個觀察台灣味道的知識欄目。身為台灣人,我們觀察那些因為熟悉而忽視的台灣美食,並寫出味道之外的秘密與故事,在台灣味滿滿的土地中,找尋留下痕跡的台灣飲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