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熟悉的燒餅夾油條之外的:台灣豆漿店的5個「夾」法攻略

對比歐美國家或是日本、韓國,外食早餐這件事,應該能算入「體驗台灣文化」的清單之一。從農業時期開始吃上的滷肉飯、清粥等米食型的台式早餐店,到二戰後興起的燒餅油條等麵食型的中式早餐店,然後又在美援時期漸漸影響台灣的西式早餐店。

面對如此豐富的台灣早餐,懂點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。本次就帶大家從中式早餐店開始,看看台灣人到豆漿店的點餐秘訣。

DSCF7851

在台灣光復前,本島很少見到以麵粉製成的食物的蹤跡,後來,那些跟著國共內戰遷徒的官兵,將中國北方的麵食帶來台灣,並充分運用美援時期的麵粉、大豆,紛紛經營起豆漿店。其中,隨山東人徐萬剛進入豆漿世界的客家人邱豐彩,以及退伍後為謀生賣起豆漿的山東人李雲增,分別在台灣創立「四海」與「世界」兩大與現在台灣人日常飲食密不可分的豆漿店。

在各地遍地開花的「永和豆漿」,則是由邱豐彩的二哥邱豐煥最先開始,之所以叫永和豆漿,就是因為最初開在台北永和的中正橋下,由於賣豆漿的生意在當時都非常好,便發展出以「永和豆漿」為名的連鎖店,因而在台灣逐漸打出知名度。

不過,當時的台灣豆漿店,其實只是一台台小攤車,尚未形成如今琳瑯滿目的型態,其品項也只有磨豆漿、烤燒餅和炸油條。而北方麵食需要揉麵、發麵等時間成本,爲了解決費時的製作問題,台灣人開始研究台灣盛產的地瓜粉與麵粉調製成粉漿,才有了豆漿店的第四寶-台灣蛋餅:先把粉漿煎好,再打上一顆蛋,Q彈有勁的餅皮包含蛋香,廣受喜愛。而說到豆漿店的始祖-燒餅、油條、蛋餅等品項,你可知道台灣人都是怎麼「夾」的嗎?

DSCF8339

雖然燒餅是源於中國,但在台灣的這段歲月,早已發展出自身的口味。以燒餅食材來看,中國燒餅用的是麵粉、鴨油、芝麻為基本原料,台灣則是煉製豬油,製作比北方燒餅更薄、酥、脆的美味層次。

現在我們最熟悉的燒餅夾油條,在中國是吃不到的。由於當時的老兵只賣豆漿、燒餅、油條,我們為求方便,直接把油條折半,夾進燒餅一起吃,而這正是台灣人發明的。將燒餅剪開夾入餡料的做法還有如夾酸菜、夾蛋、夾黑輪等不同口味。靠近果峰街的果貿社區,除了包子饅頭和豆漿之外,夾入大量酸菜與蛋絲交織的燒餅,是左營眷村的一大特色;位於左營見城之道旁的「北方碳烤燒餅」則是結合北方厚燒餅和高雄黑輪的台灣吃法。

在出現「蛋餅夾油條」菜單之前,台灣人是直接吃現炸好的油條或沾著豆漿吃。直到高雄鳳山一家「高記早點」的混搭,用台灣的Q軟蛋餅融合北方的酥脆油條,再加上靈魂調料-洋蔥醬汁,形成外軟內脆的獨創風味。

寬來順010705

提起雙重澱粉,有人會想到日式飲食,像是拉麵配炒飯、煎餃配白飯、蕎麥麵配天婦羅丼飯等等。不過,對台灣人而言,早餐也經常出現雙澱粉的搭配如燒餅夾蛋餅,當你選擇這種的快樂夾法時,還有一個常見的點法,那就是要點蔥蛋,蔥的香氣結合蛋的甜味,與燒餅搭配起來的層次才會越嚼越香,天天吃也不膩。

除了燒餅油條之外,台灣豆漿店一定會有使用透明櫃放著蒸好保溫的饅頭,從麵糰基底去變化出各種鹹甜口味,以及包入季節餡料或者流餡的做法。這邊想特別談一下新北板橋的太和豆漿,這裡要談的是一款名「無敵海景饅頭蛋」的品項,老闆將饅頭切下兩刀,夾入豬排、蔥蛋、起司、油條、火腿,再抹上滿滿的花生醬,雖名豆漿店,但饅頭才是鎮店之寶。

台灣與香港一樣常見蘿蔔糕,其最大的差異是,台灣多以清甜為特點,因此在製作上追求大量的白蘿蔔,來突出食材的本味,從而形成了簡單的滋味;不同於港式蘿蔔糕,以臘腸、干貝、蝦米、冬菇等各種鮮味食材製作出鹹中帶甜的特點。

因此,在台灣點蘿蔔糕的時候,除了品嚐油煎的口感,台灣人都會習慣加顆蛋。

夫婦早餐店010603

豆漿,這個被認為是中國的飲品,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00年前就有人製作了。豆漿之所以在中國發揚光大,是由於西漢時期的淮南王-劉安的孝順,當時他為了醫治母親的病,便將黃豆先浸泡一整晚,隔日以炭火慢煮給母親喝,日復一日,從不間斷,就此治好了母親,現煮豆漿才開始廣為人知。

最初從中國傳入台灣的豆漿,只是用黃豆研磨煮成的「白豆漿」,有豐富的鈣與鐵質,幫助免疫力提升,後來我們開始用有更多維生素A和青花素的青仁黑豆製作「黑豆漿」,更衍生出所謂的「鹹豆漿」,以及豆漿加法。

這是外國人來台灣時會選擇挑戰自己的一種食物。在碗內加一勺白醋或黑醋和少許醬油,透過熱豆漿衝下去的瞬間,醋的成分使得豆漿的蛋白質開始凝聚,看起來有如豆花般的半凝固狀,並且變得綿密,上面會添加脆口的菜脯、油條,還有點綴之用的蔥花,最後再淋上一勺辣油。

其外形看起來缺乏食慾,實則濃郁順口,有脆有軟嫩的口感,豆漿吃起來帶有神奇的酸味,卻不突兀,它是台灣特有的豆漿店的品項之一。

寬來順010602

在以上提到三種最常見的豆漿中,米漿是很多人以為是豆類為原料的一種飲品。而米漿就如其名,是以米為主要原料,搭配花生所製作的飲品,在台灣豆漿店非常熱賣。

不同於豆漿的清澈,米漿帶有濃郁的口感和堅果炒過的香氣,充分體現了台灣人以米食為主的文化。也因其濃稠特點,使我們會混搭豆漿一起喝,如此一來,既有米漿的濃、甜、香,又融合了豆漿的滑順與豆香,從而形成了純粹又豐富的美味加法。

然而,不管是燒餅夾蛋餅、蛋餅夾油條,還是豆漿加米漿,都是來台灣豆漿店一定要吃的。


同場加映

⚠ 以上圖片、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,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。


台味觀察室

一個觀察台灣味道的知識欄目。身為台灣人,我們觀察那些因為熟悉而忽視的台灣美食,並寫出味道之外的秘密與故事,在台灣味滿滿的土地中,找尋留下痕跡的台灣飲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