鹽埕魚肚漿湯:虱目魚肚裹純魚漿的大碗小吃【小吃原產地。vol.3】

上桌就像蓋飯一樣,用大尺寸的碗,在粗米粉上蓋滿魚肚漿,每口都能咬到魚肚的油脂香,每塊魚漿都是不規則的形狀!

說起最具代表性的高雄小吃,魚肚漿應該要名列前三名,它是虱目魚的代表料理、鹽埕的日常早餐,而且比台南虱目魚粥更具在地性,因為只有一家有賣,魅力之強大,不是人人擋得住。

IMG 8832

▋吃魚先知魚知識!剖解虱目魚之美味部位

虱目魚因其美味,在1717年刊行的《諸羅縣志》中就記載「多烏魚(烏魚)、多塗鮀(土魠)、麻虱目(虱目魚)」為台灣的三種本地特色海產。由於虱目魚全身除了魚鰭和魚鱗之外都可以吃,不同的部位又有不同的吃法,因此台灣人會以「全身都是寶」來形容牠。

以虱目魚來說,從頭到尾每個部位都有其美味之處:魚身兩側下方部分稱為「魚肚」,是順著側線(魚皮和魚肚中間)在正反面的魚體上劃一刀,用手剝開,使魚骨和魚肚分離,肉質細緻,為全身油脂最豐厚甜美的部位;「魚柳」是取下魚肚後,沿著脊椎骨的無刺肉條,須用湯匙刮下,左右各一,脂肪量少且富彈性,非常珍貴稀少,吃起來如牛肉中的菲力般美味,有「魚菲力」或是「黃金一兩肉」之稱。

上半部為「背鰭」,連著下方有一條肉,又稱「鰭邊肉」,台語俗稱「魚嶺」,適合日曬風乾之後食用,是最適合下酒的部位;魚頭旁則是「魚腸」,相當於秋刀魚的內臟部位,包含心肝腸腱,油炸酥香,有著視覺的衝擊與微苦風味;「魚頭」的臉頰兩側充滿膠質,用醬油、味醂、冰糖等調味料小火煨煮,軟嫩又下飯;Q彈「魚皮」有三種吃法:可煮湯保留最鮮美的滋味,次為與虱目魚肉打成魚漿的虱目魚丸,然後是拿帶魚肚肉的魚皮裹純魚漿川燙製成的魚肚漿。

IMG 8831

▋魚肚漿湯≠浮水魚羹

這種魚肚漿和浮水魚羹看起來很像,其做法卻完全不同。

台南人吃的浮水魚羹,以虱目魚肉為主,一塊魚漿包一塊魚肉的做法,滾水下鍋滾水浮起,再把煮過魚肉的湯勾芡成「羹湯」,而命名「浮水魚羹」,有筍絲配色,佐以薑絲、烏醋、白胡椒粉,滑嫩鮮美的口感和酸甜湯頭。

高雄人吃的魚肚漿湯,以虱目魚肚為主,一塊魚漿裹一塊魚肚的做法,魚漿得先加入冰塊攪打才會保鮮又有彈性,經過一個晚上的熟成,肉有了黏性,就能完美地裹滿虱目魚肚,保留了魚肚完整的鮮味,也保證了魚肉含量的充足。強調的是「清湯」,以虱目魚骨熬製的清湯,搭配米飯或者粗米粉一起享用。

一九五九年創業的「大溝頂虱目魚米粉湯」就創造了一個「魚肚漿」的料理名詞,每天凌晨從永安彌陀直接送達每隻一斤以上的肥美虱目魚,從離水到處理不超過五小時的鮮美程度,也是全台唯一有魚肚漿的美味老店。

你能吃到實實在在的魚肉,可以感受到強烈的鮮、嫩、扎實,上桌就像蓋飯一樣,用大尺寸的碗,在粗米粉上蓋滿魚肚漿,每口都能咬到魚肚的油脂香,每塊魚漿都是不規則的形狀!

IMG_8830

▋提升魚漿之味的調料比例

用川燙熟成的魚肚漿,配上粗米粉,有湯有主食有魚,一直都是老鹽埕人的最愛,當地人稱一個專業的吃貨要有一盤醬油配芥末醬,沾著微微嗆感的芥末醬油一起入口,夾帶著微辣風味是其特色,也是增添其變化性。

鹽埕的虱目魚專賣店除了必吃魚肚漿,也會賣香煎魚背骨,在鹽埕新樂街上的「阿忠虱目魚粗米粉」,是從魚頭、魚內臟到魚脊骨都有一套自己秘訣的知名老店;「三山國王廟虱目魚米粉店」,使用的則是虱目魚所製作成的各種魚漿、魚板、魚條,點一碗綜合湯,通通可以品嚐,強調的是虱目魚本身的味道。

若有機會來到鹽埕,記得到創始老店嚐嚐在地魚漿,除了經典的魚肚漿湯之外,販售裹薄魚漿的魚皮湯,美味一樣不同凡響。另外,點一盤炸牛蒡,酥脆油香,給你一整個早上的熱量與元氣。

DSCF8525

同場加映

⚠ 以上圖片、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,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。


小吃原產地

富饒的自然物產、獨特的地貌氣候、精彩的民族融合,這些複雜多元的不同面貌,造就了台灣小吃文化。《小吃原產地》秉持“產地美食”的概念,經由一篇深文紀錄一道小吃的方式,展示台灣各地的獨特食材、烹調秘密以及背後的文化歷史脈絡,突出“豐富飲食”的台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