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台南・原台南測候所 » 關於一百年前的氣象預報。
所謂的測候所,即是觀測氣候變化的場所,一個結合了觀測、預報、通信和人員培養的民生建設。在日治時期的台灣有5座測候所:台北、台中、台南、恆春、澎湖,至今僅存台南測候所,於1898年建造,…
所謂的測候所,即是觀測氣候變化的場所,一個結合了觀測、預報、通信和人員培養的民生建設。在日治時期的台灣有5座測候所:台北、台中、台南、恆春、澎湖,至今僅存台南測候所,於1898年建造,…
At小房子的氨基酸手工皂,採用植物源成分提煉的月桂酸、椰子油酸,接近人體膚質的酸鹼值ph5.5-6.5,適合皮膚敏感、到了冬天有龜裂手指節的人,能為你的皮膚提供所需的水份油脂。 一塊手工皂可…
香腸熟肉(Ian-chhiân se̍k-bah)這個字源自台語的「醃腸熟肉」,指的是以豬肉、內臟為主要食材,用蒸、煮、炸、滷為烹調技法的點心,包括了香腸、熟豬肉、豬內臟、雞鴨內臟、沙魚肉、魚丸條、…
在開元路深受當地人喜愛的四十年小吃店,後來在2022年台南必比登推介入選而更加聞名。「開元紅燒土魠魚羹」是一家有專人負責清理用餐環境的鐵皮屋空間,可以品嘗到著名的土魠魚羹和肉燥飯的地…
1930年以扁擔形式販售於下大道圓環的「阿龍香腸熟肉」,於1989年搬遷至保安路成為店面,至今傳承第三代。融合香腸熟肉所重視的傳統做料文化的傳承,以及府城的精緻點心而做。 所謂「香腸熟肉」…
從台南火車站騎車15分鐘即可到達明清時期的城外,現在的台南南區,一棟棟低矮屋瓦的木製建築整齊排列在寬廣的土地之上,與周圍高聳建築形成強烈對比。水交社文化園區由日治時期建造,它是日本…
台灣在西元1665年的時候在台南建了第一座孔廟「大成殿」與學校「明倫堂」,是清代時期的台灣最高學府,亦稱全臺首學。最早由鄭成功的長子鄭經興建用於祭祀孔子的廟宇,後來,由陳永華提議增建…
在火星用餐後,顧客經常用「難忘」、「驚喜」、「美妙」等字眼來形容他們的體驗。當你在火星吃完飯後,你並不會感覺好像吃了一頓簡單的食物,相反,你會感覺好像環遊世界了一圈。當你以爲那只…
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在2021年1月開幕,位於台南永康重劃區,距離台南車站大約15分鐘車程,雖然周圍交通還不便利,但這裡的每層樓都有完全不同的規劃,採光優秀且通透,除了藏書之用的閱讀空間…
早上七點,天剛亮的時候,東區的「NOTHING but coffee」就在台南火車站附近開始營業,步行約5分鐘。一大早就開門沖咖啡,還有2隻愛犬的陪伴,在你忙碌工作之前、送完小孩之後,提供可以身心清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