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種 錦葵科,黃麻屬 學名 Corchorus capsularis Linn. 別名 絡麻、縈麻、麻薏、綠麻、muwa(阿美族語) 產地 印度、孟加拉、越南 0纖維種類 韌皮纖維(又稱莖皮纖維) 長度直徑 1-4公尺(m)/100-200微米(µm)(指的是提取後的纖維) 纖維色澤 黃棕色(因而得名) 纖維特性 柔軟、纖維稍粗、吸濕性強 什麼是黃麻? 與亞麻、苧麻等麻類相比,屬最平價的天然纖維之一。一年生的草本植物,其種植量和用途都僅次於棉花。它的纖維取自植物莖部的韌皮部,高強度、高防水性的特質,常用作於麻布袋原料和農產品包裝材,其淡黃、金黃顏色,而被稱為「金黃纖維」。此外,黃麻的葉子具有食用價值,是台灣中部地區代表性的食材,當地農民會去除葉脈,以搓揉去苦味,加入甘藷、吻仔魚成一道夏季湯品「麻芛湯」。它在七月到十月左右開出亮黃色花朵,然後結出乾燥不多汁的「蒴果」。「蒴果」是指「黃麻屬」的果實,這種果實隨著成熟而開裂,接著釋放多顆種子。它的開裂方式有從縫線、孔洞或者頂端裂開,是一種乾果類之果實。 品種 以「蒴果」形狀可分二種: |白黃麻|又稱圓果黃麻。其果實為圓形蒴果而得名。產量少。纖維細柔,光澤度高且白,適合細織物,如細繩、紗線、衣物|紅黃麻|又稱長果黃麻。其果實以細長蒴果。產量多。纖維粗韌具高強度,色澤偏黃,顏色屬黃,適合粗織物,如麻袋、繩索。 生長特性 |年生型|一年生(草本植物):一年一收。每年春季播種,隔天重新播種。 |氣候|溫度:25-35℃濕度:60%-90%海拔:300-600(mm)(高於800公尺,生長速度慢、纖維短、產量低)年降雨量:1,500-2,500(mm) |土壤|土壤PH:pH 6.0–7.5(微酸至中性)土質:肥沃、排水良好、透氣性佳的壤土或沙壤土 繁殖與收穫 |繁殖方式|種子播種。每公頃約6–10公斤種子。條播:行距20-30cm、深度1-2cm(方便田間管理)散播:機械化且大面積播種 |栽培季節|熱帶地區:3–5月亞熱帶地區:4–6月 |生長收穫|生長時間:3-6個月採收時間:夏末到初秋(7~10月)(植株高度2-3公尺) 纖維應用 |包裝材料|傳統主要應用麻布袋(米、咖啡、根莖食材等儲存用途)、繩索、黃麻織帶(農業綑綁用途)|編織|黃麻地毯、麻編包包、麻編帽子、麻編籃子|工業|現代主要應用地毯背襯布(現代地毯的基底材料)、複合門板、隔音層|食用|麻芛湯(使用黃麻葉製成湯品) 以上圖片、插畫、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,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。 上一 文章 物料百科|苧麻〈纖維工藝〉 下一 文章 物料百科|瓊麻〈纖維工藝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