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種苧麻科,苧麻屬學名Boehmeria nivea別名白苧、線麻、紫麻產地中國長江流域、印度、台灣中南部如嘉義、雲林、台南 纖維種類韌皮纖維(又稱莖皮纖維)長度直徑數公尺/數百微米至數毫米纖維色澤處理前(淡黃褐色)、處理後(銀白色)纖維特性強韌、柔軟、光澤佳 什麼是苧麻? 苧麻是一種喜好陽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長在熱帶至亞熱帶地區。它的再生能力非常強大,生長快速,每年都從地下莖萌發新枝,採割頻率每年2-4次。它從莖部分離出纖維再加工之後呈現潔白如銀的絲光感,其光澤自古以來就深受貴族喜愛,被譽為高級麻類纖維之一。秋季,果實包覆的灰白色苧麻種子可用作提煉油品,也就是富含亞油酸的不飽和脂肪酸的苧麻油。它的根部富含綠原酸、黃酮類、類胡蘿蔔素成分,可以止血、抗菌、抗炎、消腫、保肝等。 葉子則有葉綠素、維生素C、蛋白質等,具有消腫、止血、安胎作用,二者都能入藥。 品種 依據莖的顏色可分:|青苧麻|台灣原生變種,又稱青心種。生長於陰涼有水氣的溪谷。葉背有綠,偶有白毛,莖粗且高,纖維長,品質好。|紅苧麻|台灣原生變種,又稱紅心種。源自莖心為紅色、葉背無白毛、莖短僅有直徑2-4cm。 生長條件 |年生型|多年生(草本植物):一次栽培生長5-10年。每年採收2-4次。 |氣候|溫度:20-30℃(15°C以下生長緩慢,低於5°C易受凍害)濕度:70%-90%光照:全日照、光照充足海拔:800-1500(m)(800以下,長得快,品質好,產量多;1000以上,生長期略長)年降雨量:1,000-1,500(mm) |土壤|土壤PH:pH 6.0-7.5(微酸性至中性)土質: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 繁殖與收穫 |繁殖方法|共有三種方式,前二者成芽快,保留母株的纖維特性;後者可避免蟲害,但長得慢,纖維品質不穩定。【地下走莖(大規模繁殖)】挖取地下莖,埋入約3-5公分的濕潤土壤,等待7-10天發芽,即可栽種。【分株(小規模繁殖)】使用原株長出來的新株,帶根直接栽種。【種子(使用率低)】秋季採收苧麻果實,等待春季育苗,發芽至10-15公分,定植田間即可。 |收穫時間|初收:定植後3-4個月(植株高度達1-1.5公尺,韌皮纖維已成熟品質好)年收:二至三個月採收一次。 纖維應用 |紡織|苧麻布(具涼爽、挺拔)、苧麻紗(吸濕性佳)、工業布、消防水帶、夏季服飾|編織|麻繩、麻袋、麻編藝品|工業|造紙(貨幣紙、防偽紙)、複合用料 以上圖片、插畫、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,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。 上一 文章 物料百科|黃藤〈纖維工藝〉 下一 文章 物料百科|黃麻〈纖維工藝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