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料百科|黃藤〈纖維工藝〉

物種
棕櫚科,省藤屬
學名
Calamus formosanus Beccari
別名
臺灣黃藤、假黃藤、省藤、闊葉省藤、正藤、藤金藤、白藤
產地
台灣各地之低海拔原始林,苗栗、台中、南投、嘉義等地的中海拔闊葉林
纖維種類
藤莖結構纖維
纖維形態
條狀長纖維
纖維色澤
藤皮(淺黃色)、藤芯(象牙白)
纖維特性
藤皮(柔韌彈性佳)、藤芯(粗糙硬度高)

什麼是黃藤?

黃藤是一種原生於台灣的藤本植物,也是藤編工藝的主要材料,
它與竹編工藝相同,都是取材剖成條狀直接編織,不同於棉、麻類必須提取纖維之步驟。
竹編是以竹桿為編材,黃藤則是藤莖,所謂藤莖,就是藤本植物的莖。
黃藤的莖不像其他木本植物直立生長,
它通常是攀附於物體向上生長、或者匍匐於地面生長,屬於攀緣植物。
因此,它的莖柔韌而細長,
遇到空氣中的氧氣就會形成黃色,而叫黃藤。

黃藤最顯眼的特徵有二:一個是夏季(6-8月)所結出的披覆硬質鱗片的果實,
那些鱗片有如蛇鱗般排列成瓦狀,被稱為果鱗。
第二,就是長達200公尺的莖部,整個莖部包覆著葉鞘,
從葉鞘、葉柄至葉脈都長滿了3-4公分的尖刺,
全身都是刺的黃藤,使它成為一種特徵性強烈的植物。
只要剝除外皮,使用柔韌的外層部位可以進行藤編工藝;
內層的堅硬部位,則是以長條家具框架為藤製品加工。

黃藤的纖維知識

纖維 藤皮/外皮(韌皮纖維) 藤芯(木質纖維)
部位 莖的韌皮部(接近表皮) 莖的木質部(接近髓芯)
比例 高纖維素(50%↑)
低木質素(20%上下)
中纖維素(40-50%)
高木質素(30%上下) 
質地 富含纖維素而韌性強  富含木質素而堅硬
特性 易彎曲拉扯不易斷裂 耐壓耐重具高承受力
應用 編織家具、物品(如藤椅、藤床、藤籃、藤提袋等) 結構物件(如椅架、框架)、入菜、入藥
品種|黃藤|
莖部可達200cm,直徑1-4cm。質地堅韌具彈性,主要用作編織加工品原料。
|水藤|
莖部短,直徑2-4cm。質地粗劣脆硬以高承重力的加工品為主,如支架、柺杖等
生長特性

|年生型|
多年生(木質藤本):一株生長可達數十年至上百年。

|氣候|
溫度:25-35℃(喜高溫)
濕度:80%(喜濕度)
光照:幼苗(需遮蔭,強光易傷葉片); 成熟後(半日照)
海拔:800(m)(1000以上,生長略久)
年降雨量:2,000-4,000(mm)(高降雨)

|土壤|
土壤PH:pH 5.5-6.5(微酸性至中性)
土質:深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
|海拔|900(m)以下

栽培與收穫

|栽培方式|
種子播種以種子播種為主流,使用10-12年的黃藤果實,剪下呈現黃褐色的果穗,接著去除其果肉和瓦狀鱗片,只留下種子,放置在明亮通風的陰涼處曬乾,即可進行播種。播種時,要將種子放在半遮蔭的地方,不要日曬,然後等待1-3個月,直到種子發芽並充分生長後,即可進行定植或儲藏。

|收穫時間|
採收時間:移植2-3年,藤枝長至6-8尺,即可採收藤枝。
每年產量:每株可採收3-5支藤枝,每公斤約5支。

纖維應用

|編織材料|
藤皮纖維線(使用藤皮部位,其強韌不易斷裂之特性,可作為綁綑材料用途)
|藤製工藝品|
藤帽、藤包、藤編地毯、藤籃(藤皮部位)
|藤製家具|
藤框架、藤支架(藤芯部位)

⚠ 以上圖片、插畫、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,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。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