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成形? 所謂「成形」是利用外力,讓柔軟有水分的陶土或瓷土轉變成一種特定形狀的胚體,也就是未經素燒、釉燒的半成品,也叫成型。 成形的方式,大致分為以下四種類型,前者為創作型陶瓷,製作較為費時,具有獨特性與手工感;後三者屬工業型陶瓷,有著相同大小、可規模化的生產方式。 【手工】雙手為工具,製作不規則的各種形狀。【機器】旋坯機為工具,製作尺寸相同的圓形的杯盤碗。【模具】石膏模為工具,製作尺寸相同的各種形狀,結合手工與機器的優點。【3D列印】3D建模為工具,利用數字打印生成模具、機器無法達成的複雜形狀。 1|手捏 困難度★☆☆☆☆成形種類手工外型形狀不限特徵不規則形且有指印 又稱手捏陶,「手捏」是自由度最高的一種,使用乾淨的手掌捏出所需的形狀,接著平整表面的縫隙,使其增加成功率。 2|土條 困難度★★☆☆☆成形種類手工外型大型甕類、土器特徵粗細均勻的條狀 又稱「泥條盤築」,是依據設計造型,以手掌搓出不同粗細而均勻的泥條,由下至上堆疊出器物造型,經常用於製作各種尺寸的圓形陶罐,作品小可搓的細一些,反之,作品大就搓得較粗。 3|土板 困難度★★☆☆☆成形種類手工外型方形、長形、幾何造型特徵有綾有角 又稱「泥板貼合」,是先製作不同形狀的泥片平面,經由貼合、相接等來製作立體形狀。作出立體形狀。可分為滾壓法、拍打法、挖空法等。「滾壓法」是以擀麵棒將泥團滾壓出厚度均勻的泥片,可在泥團左右放上厚度相當的木條,滾壓出相同厚度;「拍打法」是直接用雙手將泥團拍打成泥片,增強其密度與強度;「挖空法」是先捏成實心的黏土形狀,接著通風半小時來定型,在確定容器的高度上,以鋼絲線切開,挖空實心部分,並保留一些厚度讓容器有承重力和厚實感。 4|手拉胚 困難度★★★★☆成型種類手工+機器外型圓柱體造型特徵內部留有手拉紋路 又稱「轆轤拉胚」,一種以拉胚機高速旋轉的成形方式,共有六個步驟:定心、開洞、拉高、變型、整底、切割。首先把去除空氣的濕潤陶土,放在拉胚機的轉盤中心,就是「定心」,注意陶土與轉盤中心必須一致,施力才能平衡;再將雙手拇指往陶土中心向下按壓即完成「開洞」,其深度就是作品厚度;接下來,一隻手在內、一隻手在外,將陶土向上「拉高」,邊輕輕控制轉速將之拉到所需高度和厚薄;接下來,調整雙手「變型」出像是杯子、盤子、碗等的不同寬度;造型確定後,再用工具「整底」,就是使底部平穩,並確保厚度均勻;最後將之與轉盤分離,用濕潤的線「切割」即成。 5|機械旋坏 困難度★☆☆☆☆成型種類機器外型圓形且對稱特徵作品大小完全相同 一種利用旋坯機以璇刀上下壓柸可代替手拉胚的成形方式,但比手拉胚的形狀更為限制,適用於制式化的圓形器物,像是杯、碗、盤等。 6|印胚 困難度★★☆☆☆成型種類模具外型形狀不限特徵作品大小完全相同 一種轉印的陶瓷技術。以利用石膏模為媒介,將濕軟的黏土轉印到模具表面的技術,可以完全展現石膏模上的圖紋效果。 7|注漿 困難度★★☆☆☆成型種類模具外型形狀不限特徵作品大小完全相同 又稱灌漿,是將陶土、清水、碳酸鈉、電解質等混合成泥漿,然後倒入製作好的石膏模具,接著倒出多餘泥漿進行吸水與成形,最後乾燥成為胚體,越快倒出胚體越薄,反之,等待時間越長,胚體就厚。 這種成形方式,可以在傳統杯盤器物中,利用模具的可塑性可製作花瓶、人物、動物等各種形狀,既能縮短製造時間,還可量化生產。 7|3D列印 困難度★★★★★成型種類3D列印外型各種複雜形狀特色作品大小完全相同 所謂的「3D列印」,就是層層疊出一個完整的3D形狀。傳統機器量產的印胚和注漿成型是先製作模具才開始量產,而3D列印以數字設計文件就能生成實體,不但省略了製作模具的步驟,耗材也少,還可根據數字的精準度,製作傳統陶瓷無法生產的精細形狀與結構。這是一種需要具備陶瓷知識和3D打印模型技術的高門檻之成形方式。 以上圖片、插畫、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,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。 上一 文章 物料百科|長枝竹 下一 文章 工藝製造:竹篾編織的7種基礎編法〈竹編工藝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