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漆器? 漆器之所以叫漆器,是因為除了是容器外,最重要的其實是「漆液」。一種塗在容器表面的液體塗料,取自一種名「漆樹」的樹幹內之乳白色樹液。這種液體的主要成分為漆酚、水、樹膠質和漆酶等,而漆酶含有銅,是一種氧化物質,接觸空氣便會乾燥硬化形成硬膜,稱之漆膜,漆膜可以防止外部濕氣的滲入,並確保容器的防水性與耐久性。塗有漆液的容器有幾個基本特點。第一,漆液有著美麗的光澤,不管是塗在何種材質的容器上,皆能保持表面光亮。而漆膜具有保護的功能,除了耐高溫、耐潮濕,也能承受酸鹼物質造成的外力侵蝕。此外,漆液基本上都會與顏料調製一起,一方面可以增添花紋,一方面則是提升欣賞價值。 在漆樹樹皮上切出幾道切口就會分泌樹液,那是製造漆液的原生汁液,也就是生漆。 漆器製作:二大階段 漆器工藝歷史悠久,中國漆器專書《漆經》和《髹飾錄》中都有記載。除了漆經失傳之外,在明隆慶年間出版的《髹飾錄》中將漆器的製作過程分成乾和坤二集,前後詳細說明其漆器的胎體製作和裝飾技法,發展至今成為:先「製胎」後「裝飾」的漆器製造。 〈第一階段〉製胎 製胎的優劣,是直接反映出一件漆器價值的指標,也是最基礎的漆器步驟,在《髹飾錄》的乾集中,紀錄製造漆器胎體的基本形式「六段式製胎」:捲榡、合縫、捎當、布漆、垸漆、糙漆。用現代話來解釋就是:胎體、黏合、補縫、定型、打底、塗黑漆六大步驟。漆為一種液體塗料,需有容器才能成型。因此第一步「胎體」,指的是漆液所塗裝的容器材質。自古以來以木材製成的木胎最為廣泛,也是捲榡二字所代表的胎體,此外,竹胎、布胎,陶胎、金屬胎都可以是胎體的一種材質。第二步稱為「黏合」的步驟,主要用於製作木胎,在確定木胎形狀後,以生漆和膠水調和成黏著劑,使木板與木板之間成形;第三步的「補縫」,則是填補成形後的缺口,這個步驟是觀察胎體的健康狀態,不能有任何生物產卵於裂縫中以及留下被蟲蛀的痕跡,這些都要剔除,再以生漆、糯米糊、刻苧棉、櫸木粉﹑所製成的木漆粉(又稱法漆)填補其中。第四步「定型」,會將麻布、棉布或紙貼附在整個胎體之上,以漿糊3:生漆1為調配,主要的原因,是剛成型的胎體很軟容易破裂,定型是為了增加堅硬程度和鬆脫的不易;第五步「打底」是反覆塗刷再研磨的“漆灰地”的方式,以填平粗糙表面和堅固基底。所謂的「漆灰地」,是一種由生漆、水、粗顆粒的地粉和細顆粒的黃土粉所組成的底漆。採先粗磨後細磨的技法,其比例為粗灰(黃土粉100g、水、生漆45g、地粉30g)→ #240粗砂紙→ 細灰(黃土粉100g、水、生漆38g)→ #400細砂紙,反覆塗刷,直到平滑;最後一個步驟「塗黑漆」,也就是以生漆混合黑漆,於整個胎體反覆塗抹,加深色澤,就完成了製胎。 石胎 金胎 木土胎 〈第二階段〉裝飾 漆器裝飾種類眾多,在中國唯一留存的漆器工藝專書《髹飾錄》中有15個關於漆器裝飾的詞語,系統性地展示了漆器文化。至今,我們從製作手法來看,可分成拿筆描繪的髹漆、描飾、罩漆;拿刀雕刻的雕漆、戧金;以手創作的堆漆、灑金、暈金;拿物壓印的斑漆以及拿料嵌入的鑲嵌。 素髹 髹漆 不加任何紋飾與圖案,只用顏色所裝飾的漆器,它的視覺要比一般裝飾更為單純,也是最基礎且傳統的裝飾技法,要表現的正是以漆液加上顏色的質地美。主要分成二種: 以單色為塗刷的叫「素髹」,常見黑色與紅色。 塗刷多種顏色稱「彩髹」 描漆 描飾 在塗好髹漆後,再描繪花紋或圖案,叫做「描飾」。主要分成三種: 以漆液調製金粉所製成的金泥為描繪材料的「描金」。用各種色漆所描繪的「描漆」。 桐油混合顏料進行描繪的「描油」。 罩漆 罩漆 在完成圖樣與裝飾的漆器上,以塗上一層透明漆面,稱為「罩漆」。 雕漆 雕漆 所謂的雕漆是在漆器上雕刻圖案的裝飾技法。為了達到雕刻所需的厚度,必須把漆液反覆塗刷在在漆器上,一直到產生一定的厚度才能進行雕刻。因為雕漆是一層漆液加上一層漆液慢慢產生厚度,一百次的塗刷只有3mm的高度,因此費工且耗時,於是發展至今,延伸出「類雕漆」,做法是在胎體上使用堆灰技法即可快速產生厚度。 戧金 戧金 在〈髹飾錄〉叫「鎗劃」,也是日本的「沉金」。是以刀或細針刻出不同粗細的線條,然後填入生漆混合金粉製成的金漆,先刻後填,使其條紋清晰,具流暢感和立體美感。 堆灰 堆灰 用生漆混合灰土堆疊出具有浮雕的視覺效果。 平蒔繪 灑金 在以漆液描繪圖樣後,趁著未乾的黏性由上至下灑落金粉,然後用木炭磨平,造就發光平滑的裝飾技法。在日本稱之為「蒔繪」,“蒔”代表了日本漢字“灑”的意思。日本又分成三種類型: 只灑金粉在圖案上的「平蒔繪」,凸顯圖樣之美。 以生漆加炭粉堆高圖樣再灑金粉的「高蒔繪」。 從圖案到整個漆器都灑金粉的「研出蒔繪」,達到整個漆器的平滑效果。 暈金 暈金 暈金和灑金相同的是,材料都是使用金粉,差別在灑落的方向,前者是由上而下,後者則為側面方向由外向內。 以棉布為變塗材料 斑漆 中國古代稱彰髹,也叫「變塗」,因為是在漆器上變出各種自然材料的紋路。做法是,以各種顏色的漆液沾附具有自然痕跡的材料,如樹葉、米粒、海綿等,壓印在漆器上,使其產生各種自然且不規則的斑痕。 卵殼貼付 填崁 是在漆面上貼付,以不同材質為裝飾的一種技法。從材質來看,以金屬薄片(如金、銀、銅、鉛、錫、鋁)切割成花樣貼付在漆器上的稱為「平脫」;使用零碎蛋殼拼貼出圖案的為「卵殼貼付」;寶石為料的稱之「百寶嵌」;而在漆器上挖洞再填入貝殼或螺片的則稱為「螺鈿」,此法又可分為薄螺鈿與厚螺鈿。・延伸閱讀:工藝製造|如何製作螺鈿 以上圖片、插畫、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,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。 上一 文章 物料百科|刺竹 下一 文章 【產地歷史】南投竹山|竹編(細)工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