屬種蓬萊竹屬(又名箣竹屬、刺竹屬、簕竹屬)學名Bambusa blumeana別名莿竹、鬱竹、大勒竹產地中國南海、中南半島,台灣中、南部居多 桿高5 – 24(m)直徑5 – 15(cm)節間長13 – 35(cm)桿肉厚8 – 30(mm) 什麼是刺竹? 莿竹屬的莿竹以竹節有3枚尖刺為明顯特徵。從節上長出的枝條也有短刺。它與長枝竹同屬莿竹屬,同為耐乾旱、也是防風最佳竹種。早期的莿竹類似菲律賓的南洋刺竹,因此被認爲屬引進種,非台灣原生種。它非常堅固、易於種植,通常在荒地就可自由生長,是製作「竹管家具」的竹種之一。 刺竹筍 筍體 細長呈錐形 筍殼 深綠色、有硬刺 筍季 春末至夏初(約5~7月),採收期短 筍味 苦味明顯、肉質粗糙,適合炒滷 刺竹葉 葉長 10 – 25(cm) 葉寬 0.5 – 2.0(cm) 葉形 闊線狀披針形,葉端尖銳、葉基圓形 葉色 深綠色 種類 |林氏刺竹|變異種。竹桿為淺黃色,具有深綠色縱條紋。 生長條件 |氣候|溫度:20-30℃(耐高溫,低於5℃影響生長)濕度:70%-90%(喜高濕度環境)海拔:500-1200(m)風帶:抗風力強年降雨量:1,500(mm)以上 |土壤|土壤PH:pH 5.5-6.8(微酸性至中性)土質:喜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。 繁殖與收穫 |繁殖方法|分株法:分割母竹的地下莖,每株保留竹節和筍芽,帶根栽植於造林地。筍苗法:一種將初生約30-50公分的新筍從土壤中挖出,帶根移植於造林地。 |收穫時間|竹筍:4-7月竹材:3-5年 如何栽植 |定植距離|株距3-4公尺。行距4-6公尺。|植穴規格|每株間隔3-5公尺。採「等距格子式」栽植。如50*50*50(cm)。|栽植季節|清明節前後。每年三至四月最佳。 經濟應用 |主要|工藝:竹管工藝為大宗刺竹的特徵是竹桿粗壯而耐用,而竹節上有尖刺,因此甚少用於竹編工藝。以高承受力的建築材料、農業竹棚、園藝支柱為主要應用。 |次要|食用:加工筍為大宗纖維多、肉質粗。屬於地方性的市場販售與加工製成筍類。 |其他|防風林它有發達且耐受風吹的根系,適合大量種植作為防風林或護坡,與長枝竹應用相同。 以上圖片、插畫、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,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。 上一 文章 物料百科|綠竹 下一 文章 工藝製作|如何製作漆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