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藝製造|如何製作蓪草紙

什麼是蓪草紙?

蓪草紙(pith paper)是髓芯(pith)與紙(paper)所組成的詞彙。

最基本的紙,是取自樹皮、竹屑、稻草等的植物為原料,用水浸泡後放到鍋裡蒸煮,再將植物打成漿料,目的是分解植物纖維,使其纖維之間交織出拉力與強度以利製紙而蓪草紙則是使用一種名「蓪草樹」的樹木芯,用刀子削成薄如透光的紙張,本身即柔軟和充滿彈性,而蓪草樹又稱通草樹。

這種不與水分離再重組纖維而直接削成紙張的製紙技術,由於完整呈現植物原本構造,與人工製紙的纖維相比,蓪草紙具有自然的、精緻的、美麗的細胞格子形狀。

蓪草紙製作:七道工序

1|通脫


通脫即是脫去通草的外層樹皮,取得其內部髓芯,那是蓪草紙的原料。做法是將蓪草樹幹(又稱莖幹)剖成節狀,取一根與內部髓芯相同的竹桿,一手抓樹幹,一手緊握樹幹與竹桿的交界處,目的是讓通脫時的施力點不易轉移,然後以竹桿下、蓪草上的順序,借地使力推出圓柱狀的雪白色髓芯,這裡能先通一邊使其鬆脫,再通另一邊會更好通脫。
通脱後要做的是的“日乾”和“去黴”。通脫好的髓芯吸附樹幹內的黴菌與水分,因此要在陽光下曝曬2-3天,使黴菌脫落,並乾燥硬化,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,這樣曬過後的蓪草,長不出新的黴菌,也不容易變黃形成污點,可以使蓪草紙維持優秀品質。風乾後的髓芯,稱為「蓪草枝」。

2|扑草(蓪草枝的分級)


分出蓪草枝的不同大小長短及彎曲程度。目的是大致相同的尺寸可以一次進行,加快製紙時間,分出之後再用刀切成不同長度,以及將其表面的裂紋與不好的色澤削去。如此能降低蓪草紙的瑕疵比例,還能保留其彈性。

3 | 撩草(旋削製紙)


最重要的步驟,又稱「削草」,就是將蓪草髓芯成片、成為長且薄,可透光的紙張,與中式料理的平刀滾料片的刀工技法極為相似。

其工具是一把長方形裁刀(又稱草刀)及一塊表面平滑的木板(又稱當盤),當盤前後會貼著寬約1公分、長度與當盤相當的銅片以及壓著5-6層的紙張,目的是利用銅片和當盤之間的高低來調整蓪草紙的厚度。撩草是將蓪草髓芯順著刀緣滑行,隨著髓芯變小,再減少銅片壓著的紙張,盡可能使蓪草紙的厚度相當。

其實工具簡單,但是功夫卻不簡單。這個「削」濃縮了不同師傅的經驗值——不同的刀具,與不同的力道和不同的技術,是否能讓圓柱狀的蓪草髓芯,呈現出厚薄如一的平滑與立體感,可說是等級最高的技術。

4 | 剖草(裁切)


依照髓芯的粗細,削好的蓪草紙長度在300-600公分,經過裁切才是蓪草紙的應用尺寸。方法是將長形蓪草紙疊高,然後壓著方形木板為尺寸,一刀裁切。與一般紙張不同的是,蓪草紙的尺寸幾乎為方形,尺寸落在5-12公分。因為最初的蓪草紙是當成畫紙,為那些旅行者畫上旅行地的風景,因此必須方便攜帶,還有一個原因,蓪草紙是以刀削出來的,因此不能大於刀的長度,越長也會更難削紙。

5 | 退草(蓪草紙的分級)


就是退去不好的品質。蓪草紙共有3種等級:第一級是「百分百完整品」,紙張既白且毫無破洞或瑕疵,堪稱完美的蓪草紙用作高價出口;第二級是「3/4完整品」,可以取部分的紙張製作成蓪草花;第三級則是「1/2完整品」幾乎有一半破損的狀態,通常使用於便宜的人造花,以及包裝物品的材料

6 | 揳草(修邊)


揳草是將退草且分級好的蓪草紙,進行最後一次的修整,方法是,以同樣尺寸的方形木板壓著蓪草紙進行修整。

7 | 縛草(包裝)


縛草所使用的單位是「一只」,而「一只」則是「一把」的意思,以90-95張為一單位束成一把,再以麻繩或者當地生產的鹹草交叉包裝。

⚠ 以上圖片、插畫、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,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。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