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螺鈿? 螺鈿,又稱為螺填、螺甸、鈿嵌、陷蚌等。「螺」,指的是名詞的「螺類」,如海螺、田螺、貝殼等具有螺旋形狀的外殼;「鈿」唸作“ㄊㄧㄢˊ”,指的則是動詞的「填入」。「螺鈿」也就是填入螺類的意思,簡單來說就是鑲嵌貝殼。 而所謂的螺鈿,是一種裝飾工藝的代名詞,其裝飾對象是各種不同材質的器物,也是具備雛形的毛胎,經由裝飾貝殼提高價值。在以前的台灣,毛胎大多是以木材為主要胎體,後來陸續有竹胎、陶胎、金屬胎等。 以螺為裝飾的工藝都是螺鈿,而螺會加工成片狀叫螺片,填入螺片的器物則叫胎體。 螺鈿製作:24道工序 1|圖案設計圖案設計的尺寸是以胎體為比例,再以鉛筆畫在紙上,設計出自己的原稿。 2|圖案分解分解圖案可稱為「螺鈿拼圖」,也就是把鑲嵌在胎體上的螺片圖案分成一片又一片的小圖,因為貝殼的面積不大且價格不菲,因此圖案分解能把材料用到極致。在圖案分解有二步驟:一是根據圖案設計分出部位及種類,如花朵有花瓣、花梗、枝條等,再把分解好的小圖畫在描圖紙上,保留黑邊剪下如拼圖般的小片,以利後續製作螺片。 3|選貝根據圖案分解的部位、花樣,選擇不同的貝殼種類,增加作品的層次感,因此螺鈿師傅必須對貝殼的特性瞭若指掌。 4|貼貝就是把分解並剪下的圖案,貼上選好的貝殼品種。不過,貼貝有幾個細節:首先,在貼貝的過程中,經驗不足的人常常隨手拿圖案就直接貼上貝殼,所以由於沒有從大圖貼到小圖,貝殼就浪費了許多空間,而又因為天然貝殼的厚度與弧度不同,為了後續磨貝的厚度可以達到一致,而且鋸貝不會因為弧度差異大而容易裂脆,因此要從圖案大小、貝殼厚度與平坦性去考慮貼貝的位置。 5|敲鋼絲鋸鋼絲鋸是螺鈿工藝的獨有技術。由於鋸貝殼會卡住貝殼使其碎裂的可能,因此,螺鈿師傅開始以雙手敲製不卡貝殼的鋼絲鋸。有二個步驟,一是先將大約六十公分的22或23號鋼絲二端各打一個結,套在一個弓型藤條的頭尾二端的鐵釘進行固定;第二就是把套好鋼絲的弓形藤條架在敲鋼絲的製鋸臺上,再以碳化嗚鋼刀和小斧頭從右邊慢慢敲到左邊,以呈現蛇狀的彎曲鋸齒。而碳化嗚鋼刀也被用於打凹槽的刀具和刻貝之步驟。 6|鋸貝鋸貝是把貼好分解圖案的貝殼,靠在一塊大且厚的木工作檯,用鋼絲鋸(沿著黑線)依照輪廓鋸開。而由於有些貝殼較厚,還會使用鑽石鋸來剖半貝殼。 7|修貝修貝是為了修飾貝殼的邊緣。將貝殼靠近砂輪機的正面,指的是圓周面,以轉速快且利的部位磨平貝殼的表面粗糙。 8|磨貝磨貝則是得到貝殼的同等厚度。使用砂輪機的側面,指的是圓平面,將修貝後的貝殼進行磨平。而之所以要磨平,則是為了讓天然貝殼的厚度和弧形達成一致,使鑲嵌更加容易。未磨貝殼的厚度為0.5-0.8公分,使用砂輪機磨過之後,大約0.15-0.2公分。 9|拼圖拼圖指的是磨貝後的螺片,拼回原來設計的圖案,主要有三個步驟:按照步驟二的分解分出圖案的各種部分;再來是以胎體為平面,以大螺片為「定位」逐一拼至小螺片;如果此時片與片之間留有縫隙或者無法拼回原圖,再以砂輪機進行誤差的「修邊」步驟。 10|黏貼黏貼是把螺片以白膠暫時固定在胎體,也就是鑲嵌的器物位置。 11|畫線以鉛筆或原子筆沿著螺片的邊緣畫出線條,為了刻槽時能沿線來打凹槽。 12|取貝取貝是將胎體上的螺片只留下線條,然後在胎體與螺片上,標記相同數字。功用是讓螺片對號入胎體位置,降低出錯的鑲嵌情況。 13|刻槽即為凹槽,便是將胎體上的線條部位以螺木機打出鑿洞,以鑲嵌貝殼。其製作方式:螺木機必須是先以細刀頭刻邊、後換寬刀頭的刻深,再以雕刻刀修平底部的打鑿步驟,而刻槽產生的木屑則用以修補縫隙。這個刻槽的深度,正是造成鑲嵌是否平整漂亮的原因,因此最好與貝殼厚度一致。而刻槽也是螺鈿師傅的功夫關鍵,基本上一定耗費全步驟的最多時間 14|入貝入貝指的就是「鑲嵌」,把處理好的螺片入到刻槽中。由於手工刻槽,鑿洞如果大於螺片,是無法完整入貝的,因此要用刻槽產生的木屑鋪在貝殼下去墊高它,另一方面木屑也能填補螺片與鑿洞之間的縫隙。 15|上膠在過去,俗稱三秒膠的瞬間黏著劑的成本還很昂貴,螺片與胎體的上膠主要是以傢俱業的木膠粉調和水黏著的。而木膠粉與水調和後就如水泥一般,可以耐熱、耐冷、耐潮濕且非常堅硬,只是乾燥速度比水泥來的更久,至少一天。發展至今,木膠粉已經很少使用,多以三秒膠為材料。 16|修補貝殼經由鋸貝、磨貝、劃線的製作過程,螺片也會與胎體存在誤差,修補便是填補螺片與胎體之間的縫隙。填補的材料會按照木胎的色澤,以黃、紅或黑色的木膠粉調水、再混合木屑成為膠水,慢慢地把縫隙填滿,使螺片與木胎變得更加緊密,持久性也會更好。 17|磨平磨平是手握砂輪把作品的表面磨得平整且光滑的步驟。 18|再磨平其表面差不多平整後,再以砂紙進行細磨,以形成表面的拋光。 19|劃刻線是用鉛筆在鑲嵌好的螺片上畫出線條,以利後續的刻線。其作用是增加作品整體的細節與立體效果。 20|刻線是先用電刻筆刻出相同寬度的線條,再以碳化嗚鋼刀刻出不同粗細的線條變化。由於電刻筆的寬度是一樣的,這樣刻線能使線條有一致性,同時,鋼刀的粗細還能凸顯視覺的靈活性。而這也是螺鈿工藝中,學習最久的一個步驟,因為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手腕的力道,還需要具備一些繪畫上的技巧。 21|補黑土補黑土是作品耐得住高溫、防得了龜裂的步驟。其做法是以漆樹提煉下的生漆混合石灰,在作品上薄擦多次,使其光亮。 22|沖洗效果出來之後,進行作品上的沖洗,主要把多餘的黑土沖洗乾淨, 23|細磨補黑土後,要再使用不同號數的砂紙反覆拋磨,作品就會更加平整光亮。而砂紙根據顆粒與密度的不同,分成120、220、400、600等規格,號碼越小代表顆粒越粗,通常都以120為粗磨,慢慢換到220、400,最後再以600進行細磨。 24|打蠟打蠟使用的是地板蠟,木頭的亮度會隨著打蠟的次數提高,增加作品的觸感,成為最後一道工序。 以上圖片、插畫、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,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。 下一 文章 物料百科|九孔貝 相關文章 物料百科|瓊麻〈纖維工藝〉2025-07-20 物料百科|黃麻〈纖維工藝〉2025-07-15 物料百科|苧麻〈纖維工藝〉2025-07-11 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